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快讯>正文

赋能专科建设 创新诊疗模式——第十五届上海乳房重建论坛暨乳腺专科建设新生态发布会在沪举行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23/12/19 11:07:36  浏览量:3700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健康中国”提出了关注国民“全生命周期”健康以及癌症等慢性疾病和重大疾病的防治行动计划。乳腺癌是威胁中国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中国医学专家正致力为患者提供更多高效、安全、便捷的创新诊疗方案,在提高生存率和治愈率的同时,促进患者身心康复并回归工作和社会。在2023年12月14日举行的第十五届上海乳房重建论坛暨乳腺专科建设新生态发布会上,中国乳腺癌领域的专家学者见证了《乳腺癌多学科诊疗标准与规范》(以下简称《标准与规范》)的正式发布,并在有关赋能专科建设、推动诊疗模式创新的讨论中献智献策。

编者按:“健康中国”提出了关注国民“全生命周期”健康以及癌症等慢性疾病和重大疾病的防治行动计划。乳腺癌是威胁中国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中国医学专家正致力为患者提供更多高效、安全、便捷的创新诊疗方案,在提高生存率和治愈率的同时,促进患者身心康复并回归工作和社会。在2023年12月14日举行的第十五届上海乳房重建论坛暨乳腺专科建设新生态发布会上,中国乳腺癌领域的专家学者见证了《乳腺癌多学科诊疗标准与规范》(以下简称《标准与规范》)的正式发布,并在有关赋能专科建设、推动诊疗模式创新的讨论中献智献策。
 
 
本次发布会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杨犇龙教授主持。杨教授对参加发布会的专家和媒体致以欢迎和感谢,并介绍莅临发布会的专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任国胜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瑾教授、湖北省肿瘤医院吴新红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王永胜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锋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树森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陈益定教授。
 
 
随后,吴炅教授报告了《中国乳腺专科新进展暨诊疗新模式进展》。“健康中国行动”对癌症防治行动提出了实施方案和目标,到2023年总体癌症生存率达46.6%。吴炅教授首先回顾了“健康中国2030项目”的阶段性工作及下一阶段整体规划,尤其是在过去一年中,以各省级协作组为核心、赋能专科建设的工作成绩:发布赋能专科建设MDT多学科标准与共识,调研我国乳腺外科诊疗现状,建立4个科研协作组,收集13万例手术量的横断面数据等。吴炅教授进一步介绍正式发布的《乳腺癌多学科诊疗标准与规范》,包括其制定背景和具体要求。《规范与共识》的目标是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促进乳腺癌单病种的综合诊疗水平。他还介绍了中国乳腺癌外科调研现状的数据,包括乳腺癌保乳、重建、腔镜/机器人手术的开展情况等。
 
吴炅教授最后强调,赋能专科建设有效提高了我国乳腺癌规范化诊疗水平,例如我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率得到大幅提升,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率从2021年26.6%提升至2022年37.6%。与此同时,皮下制剂等创新药物的问世,将助力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实现患者“身体、心理、社会”功能的三重治愈。未来“健康中国2030项目”将继续创新升级,打造成为300家核心医院科主任的交流平台,助力乳腺学科高质量发展。
 
 
发布会最后,任国胜教授、吴炅教授、张瑾教授、吴新红教授、王永胜教授、王树森教授、陈益定教授分别回答《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报》《医师报》《肿瘤瞭望》《肿瘤资讯》等媒体提问。
 
任国胜教授在回答“《标准与规范》的亮点及促进乳腺外科发展”的问题中表示,MDT一方面是肿瘤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另一方面则符合“健康中国2030”的要求,在综合治疗手段不断丰富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全程化的治疗方案,这个决策过程的实施离不开MDT的规范化诊疗。《标准与规范》的发布则提供了有据可依的实施范本。
 
吴炅教授在回答“2023年中国乳腺外科调研与2018年调研差异”的问题中指出,新一轮调研设计的模块更加全面,基本可以覆盖全病程管理;同时纳入了腔镜/机器人辅助乳腺癌手术等新型技术的调研。最新的调研数据显示我国乳腺外科的改变,例如保乳手术规模不断增加,从2008年的12%提升至2022年的27%;乳房重建率近年来则稳定在10%左右。
 
张瑾教授进一步解答了“如何推动学科建设以及平衡临床与科研工作”的问题。她认为我们一切工作的目标是为了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对于早期患者而言则要提高其疾病治愈率,同时也要达到身心康复、回归家庭和社会。这对乳腺外科医生的挑战是巨大的,意味着我们对疾病的认识需要全方位提升,从分子机制到临床诊治,再到心理和康复,并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投入更大的激情。
 
吴新红教授回答了“《标准与规范》旨在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促进资源分配和优化”。他认为《标准与规范》与国家健康政策不谋而合,对提升癌症生存率有积极意义,其最重要的作用是提供了乳腺癌MDT实施的示范和指引。此外,MDT主要针对需要多学科决策的病例,包括院内和院间的多学科讨论,这与国家分级诊疗也是呼应的,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能够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同质的诊疗服务。
 
 
王永胜教授回答了“乳腺癌保乳和重建技术的发展变化”的问题。他指出,乳腺癌外科治疗已经从“保命”转变为“既要治愈又要美丽”,总体上呈“降阶梯”趋势,包括保乳手术、前哨活检避免腋窝清扫、重建技术恢复乳房外观。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手术分级也应该做出调整变化。乳腺专科建设新生态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提升规范化治疗水平,比如通过规范化的新辅助治疗使更多患者实现病理降期和手术降级。
 
王树森教授在回答“如何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服务”中表示,在乳腺癌“慢病化”时代,我们要强调全方位、全病程的诊疗服务。抗HER2治疗极大改善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预后,但长期静脉注射治疗的体验差,且对医疗系统带来较大的压力。皮下制剂的研发大大提高治疗便捷性和改善治疗体验,将解决很多乳腺癌患者的此类烦恼。未来应该研发更多高效、便捷的新型药物,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
 
金锋教授回答了关于“皮下曲帕双靶方案对乳腺癌治疗模式的改变”的问题。他强调治疗方案在满足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患者的治疗体验,以及治疗操作的规范性、可行性。固定剂量的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皮下针剂治疗操作简单,可以把过去复杂的、耗时的、住院或门诊静脉注射治疗,转变为简捷的门诊化、社区化甚至家庭化皮下治疗,希望这种治疗模式能够覆盖到其他更多癌种,使更多患者获益。
 
陈益定教授最后解答了“乳腺癌诊疗的新管理和运营模式”的问题。他指出国家卫健委在专科能力建设中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便捷”,既是解决患者“看病难”的问题,也是为医疗体系“减负”。乳腺癌抗HER2治疗皮下制剂操作便捷,医院可以实时开辟出门诊皮下注射治疗的区域。未来的乳腺癌或许能够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成为可以长期居家自我管理的“慢性疾病”。
 

 

 

版面编辑:张靖璇  责任编辑:无医学编辑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