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O2016]回味2016ASCO乳腺癌进展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6/6/23 15:32:22  浏览量:28133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一年一度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肿瘤学盛宴已经落下帷幕,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此次大会进行了交流和展示。在今年的大会上,乳腺癌方面的进展可谓异彩纷呈,不仅有国际大型临床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而且还报告了我们中国学者的杰出贡献,下面就来回味思考一下主要的几项研究。

   

      王雯邈 朱安婕 袁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MA.17R研究--长期服药=更高疗效?
 
  ATLAS及aTTom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将TAM治疗时间延长至10年可增加患者获益。这让我们不由得期待MA.17R的研究结果--“5+5”的芳香化酶抑制剂(AI)辅助治疗是否也会给患者带来相似的临床获益?
 
  该研究纳入的1918名绝经后HR+乳腺癌患者均来自MA.17研究,在完成5年内分泌治疗(AI或TAM序贯AI)后随机接受安慰剂或来曲唑治疗5年,中位随访75个月。结果显示,延长来曲唑辅助治疗至10年,可降低34%的复发率,5年的无病生存率两组分别为95%和91%(P=0.01),但两组的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93% vs.94%)。
 
  尽管同期进行的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整体生活质量相当,延长来曲唑辅助治疗可能带来的额外花费及骨折等风险仍然不容忽视。因此,筛选可能从延长的AI辅助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成为后续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延长AI治疗组DFS上的获益主要源自对侧乳腺癌发生率(每年)的降低(来曲唑vs.安慰剂组为0.21% vs.0.49%),而远处转移在AI组和安慰剂组的差异只有1.1%。Hongchao Pan 教授的研究结果显示,早期HR+乳腺癌患者接受5年内分泌辅助治疗(TAM/AI)后的复发风险在之后的5~14年依然持续平稳存在。传统的预后相关指标,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级与远处转移风险有关(P<0.0001),但对于对侧乳腺转移的预测作用甚微。基于该研究结果,单纯以传统的病理特征作为筛选延长AI治疗的患者的作用有限,我们期待着更多结合临床和基因组学的预测模型来指导临床治疗。
 
 
PALOMA-2研究--CDK4/6抑制剂联合抗ER内分泌药物治疗转移性乳腺癌能否续写传奇?
 
  对于转移性乳腺癌,目前没有治愈的方法,因此通常需要持续治疗以控制疾病的转移。而Palbociclib的出现成为了改变目前临床实践的新型治疗手段。Palbociclib是一种口服靶向性CDK4/6抑制剂,能够选择性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CDK4/6),通过阻止肿瘤细胞由G1期进入S期达到控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目的。
 
  PALOMA-2为一项双盲的II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共纳入666例未接受过一线治疗的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以2: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Palbociclib(125 mg/d,治疗3周后休息1周)+来曲唑(连续给药2.5 mg/d)和安慰剂+来曲唑。截至2016年2月,有331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死亡。中位PFS分别为24.8个月(Palbociclib+来曲唑)和14.5个月(安慰剂+来曲唑)(HR=0.58,P<0.000001)。联合用药组的ORR优于单药组,分别为42.1%和34.7%(P=0.031),两组的CBR分别为84.9%和70.3%(P<0.0001)。中性粒细胞减少仍为联合组最严重和最常见的不良反应(79.5% vs. 6.3%)。研究中其他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乏力(37.4% vs. 27.5%)、恶心(35.1% vs. 26.1%)、关节痛(33.3% vs. 33.8%)以及脱发(32.9% vs. 15.8%),且在两组中发生的严重程度均为1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仅在联合用药组中出现(2.5%)。此外,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当中分别有9.7%和5.9%的患者因不良事件终止了研究。目前OS的结果尚未公布。该项研究结果的揭晓进一步证实了Palbociclib联合来曲唑在ER+/HER-2-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ER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提供了又一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案。
 
埃博霉素类似物utidelone是否能为蒽环和紫杉经治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另辟蹊径?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主持的埃博霉素类似物Utidelone(UTD1)治疗接受过蒽环、紫杉类药物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的III期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在本次大会进行了口头报告,这是在本次大会中乳腺癌方面唯一的一篇中国学者的口头报告。
 
  Utidelone(UTD1)是应用基因工程方法合成的埃博霉素类似物,该药最大的特点是几乎没有骨髓抑制毒性,神经毒性也较轻。本次试验纳入了405例既往接受过蒽环和紫杉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按2:1随机分组:对照组单用卡培他滨(1250 mg/m2口服,每日两次,第1-14天),试验组使用卡培他滨(1000 mg/m2口服,每日两次,第1-14天)联合UTD1(30mg/m2,静注,第1-5天),治疗周期中位数分别为5周期和6周期。试验组和对照组的ORR为38.1% vs. 25.9%(P=0.014);CRR为44.6% vs. 32.8%(P=0.025);中位PFS为8.28个月 vs. 4.73个月(P<0.001);中位OS(早期分析)为16.13个月 vs. 11.60个月(HR为0.60,P=0.019)。根据年龄、既往化疗方案,受体及HER-2状态等进行分层分析,可见UTD1联合卡培他滨在各个亚组均能获得PFS获益。安全性方面,UTD1联合卡培他滨的肝肾毒性低、血液学毒性低,未显著加重骨髓毒性。主要的3/4级不良事件有外周神经毒性(试验组18.0%,对照组0.8%)、手足综合征(试验组11.3%,对照组6.8%)。
 
  该研究的试验对象全部为多线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试验组38.1%的客观有效率充分证明了该药的有效性,这无疑为经蒽环、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KRISTINE研究--双靶向抗HER-2新辅助治疗能否替代标准的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传统模式?
 
  Kadcyla(T-DM1,K)是由曲妥珠单抗和小分子微管抑制剂DM1偶联而成的新型抗HER-2靶向药物。KRISTINE研究是首个评价纯靶向药物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疗效和安全性的III期临床试验。研究共纳入444例II-IIIC期、HER-2阳性的早期乳腺癌女性患者,随机给予6周期KP(T-DM1+帕妥珠单抗)/TCHP(多西他赛+卡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方案治疗后评价pCR率(ypT0/is,ypN0)。并按激素受体状态、临床分期进行分层分析。次要终点包括保乳率(BCS)、安全性和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结果显示,KP组和TCHP的pCR率分别为44.4%和55.7%(P=0.0155),TCHP组的患者获得了更多的保乳手术机会(52.6% vs. 41.7%,P=0.0228)。分层分析显示,ER阴性患者接受TCHP方案可获得更高的pCR率(TCHP vs. KP,72.4% vs. 53.8%),这一优势在ER阳性患者中同样存在(TCHP vs. KP,44.8% vs. 37.9%)。但在安全性和生活质量方面,KP治疗组显著优于TCHP治疗组。
 
  研究者们预期估计KP联合方案或可将pCR率由60%(TCHP)提高至75%,为新辅助治疗中完全规避标准化疗做出尝试,但结果显示TCHP方案还是有更显著的疗效。不过按研究次要终点来看,KP方案明显有更好的安全性、更长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躯体功能维持时间,从某种方面来讲这也正是靶向药物的优势。
 
 
总结
 
  不难看出,在本次大会的报告中,新型药物及临床研究占据了进展的主要位置,另外,已经上市药物替代以往治疗模式也是临床中关注的热点。正是上述的药物及治疗模式的进步,推动了当今乳腺癌诊治的不断前行。
 
专家简介
 
 
 
  袁芃 教授
 
  1995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专长于乳腺癌、肺癌、胃肠道肿瘤、头颈部肿瘤及其他内科常见肿瘤的治疗,在乳腺癌的内科治疗和肿瘤耐药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承担和参与了5项国家级、省部级及院级科研项目,参加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新药研究,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乳腺癌》《肿瘤内科学手册》等4部专著。担任《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的审稿人。

版面编辑:夏天乐  责任编辑:张国建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袁芃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