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肿瘤瞭望>资讯>正文

[CORE2016]郭军教授:亚洲肾癌患者的靶向治疗选择

作者:  郭军   日期:2016/4/27 20:06:56  浏览量:22604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第七届国际肾癌高峰论坛(CORE2016)于4月2~3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肾癌黑色素瘤内科郭军教授受邀进行了题为“靶向治疗在亚洲人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大会报告,并于会后就相关话题接受了《肿瘤瞭望》的专访。

  编者按:第七届国际肾癌高峰论坛(CORE2016)于4月2~3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会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肾癌黑色素瘤内科郭军教授受邀进行了题为“靶向治疗在亚洲人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大会报告,并于会后就相关话题接受了《肿瘤瞭望》的专访。

 

  亚洲肾癌的流行病学情况如何?

 

  “亚洲肾癌虽然低发,但与欧美一样,发病率均在上升,我国肾癌已经进入到全国男性十大肿瘤”

 

  肾癌(RCC)是男性主导疾病,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两倍。2015年WHO发布的2012年全球癌症发病及死亡统计结果显示,肾癌发病率全球“位次”上升,尤其是男性肾癌新发病例数上升明显,已位列男性10大常见癌症第9位。肾癌在美国和欧洲,属于比较靠前的恶性肿瘤,但亚洲人群与欧美相比,RCC发病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具体到中日韩等为代表的亚洲国家肾癌发病率类似。

 

  从我国的最新统计结果看,我国男性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十万分之四点多,已经进入到全国十大肿瘤,女性也达到了十万分之二点多,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基数,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肾癌新发病例数的第一大国。

 

  郭教授指出:“总体而言,我们的肾癌发病率与欧美一样,都在快速地增高。”

 

  靶向治疗在亚洲与欧美肾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无差异?

 

  “入组365例亚洲患者的COMPARZ研究显示,亚洲与欧美人群的PFS相似,不良反应存在差异”

 

  近几年,晚期肾癌的治疗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今年的国际肾癌高峰论坛上更是呈现了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期间,各国学者们与来自美国的Robert Motzer教授、来自法国的Bernard Escudier教授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看到了国际上肾癌治疗方面的快速进展。

 

  此次会上,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郭军教授代表中国向与会的欧美同行分享了中国晚期肾癌靶向治疗的诊疗经验,以及与国外靶向治疗的差异。其中分享了一项晚期肾癌接受舒尼替尼与培唑帕尼亚洲与欧美人群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研究结果。

 

  晚期肾癌靶向治疗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数据大多来自于欧美人群,近些年普遍认为索拉非尼治疗亚洲人群要好于欧美人群,而舒尼替尼治疗的不良反应,尤其血液学毒性,亚洲人群明显要高于欧美人群,如舒尼替尼,在欧美白种人,它的血液学毒性,如 3~4级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不足10%,但是在亚洲人群,包括中国患者,舒尼替尼标准4/2方案给药3~4级血小板下降发生率接近30%,这正是种族差异的典型表现。但目前为止尚无大样本随机试验数据分析亚洲人群与欧美人群靶向药物安全性差异。

 

  近年来开展的一项培唑帕尼与舒尼替尼对照用于晚期肾癌一线治疗的Ⅲ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COMPARZ研究),是首项比较培唑帕尼与舒尼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肾癌的头对头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培唑帕尼的疗效与舒尼替尼相当,但不良反应及耐受性明显优于舒尼替尼。这项临床研究入组了较多的亚洲患者,全部入组的1100例患者中,亚洲人群、欧洲人群以及北美人群各占1/3,这就为研究两种靶向药物治疗亚洲人群与欧美人群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创造了条件,尤其亚洲患者中209例患者来自中国,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国患者与欧美人群的差异性。

 

  结果显示,接受培唑帕尼与舒尼替尼的不同种族人群之间获得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以及总生存等疗效数据并无显著差异,培唑帕尼和舒尼替尼无论对白种人还是亚洲人,效果都不错。而药物不良反应方面,欧美人群最常见的副作用可能是消化道的症状,但是亚洲人群肝脏转氨酶升高、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骨髓抑制以及蛋白尿发生率高。

 

  因此对于亚洲人群,与欧美患者相比,亚洲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给予患者治疗时需考虑这些特点。郭教授指出:“亚洲与欧美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存在一定差异,各药物之间也不尽相同,用药前应了解亚洲人群和药物特点,预防、监测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未来肾癌靶向治疗的研究方向?

 

  “免疫治疗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面,联合治疗方式值得期待,基于预测因子的个体化治疗成为全球研究热点”

 

  近几年,整个肾癌的治疗突飞猛进,真正进入了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除了我们已知的7个靶向药物外,还有新的免疫治疗药物。2015年底美国已经批准了PD-1抑制剂nivolumab用于晚期肾癌的二线或三线治疗,预计2016年仍有新的靶向药物获批用于晚期肾癌的治疗,如卡博替尼。众多药物的加入,晚期肾癌患者的生存可能在短短的几年内,获得进一步延长,五年、十年不再是梦想。

 

  随着PD-1单抗成功用于晚期肾癌的治疗,免疫治疗重回晚期肾癌的治疗领域,将会冲击靶向治疗的地位,目前国际上正在尝试PD-1抑制剂联合伊匹单抗、PD-L1单抗与现有靶向药物,包括贝伐珠单抗以及阿昔替尼等联合,用于晚期肾癌的一线治疗,相应的Ⅲ期临床试验也正在开展中。而靶向治疗方面,lenvatinib是一项新的靶向药物,其与依维莫司联合用于晚期肾癌二线靶向治疗获得显著成功,未来也会用于晚期肾癌的靶向治疗,预示着靶向药物联合有可能成为未来方向之一。

 

  随着药物的增多,如何精准选择合适治疗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最佳的治疗方案成为了目前全球的研究热点。如果每位患者就诊时,就能够通过检测判断其对哪一种治疗可能更敏感,那么就能够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模式,使患者得到更大程度的生命延长。目前尚没有经过验证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可指导晚期肾癌的治疗选择。血压不是VEGFR-TKI应答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目前有了很多候选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需对其进行验证,如北大肿瘤医院初步发现mTOR和S6RP的磷酸化有可能是mTOR抑制剂应答的潜在预测标记物;IL-8和VEGFR1 SNPs可能预测对VEGF靶向治疗的应答,寻找晚期肾癌精准治疗,摸索能够用于指导临床的生物标记物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郭教授指出:“我相信,未来随着武器越来越多,针对精准治疗,我们不仅能够节约医疗成本,还能避免走弯路,使晚期患者得到更好的生存获益和生活质量获益。”

 

  中国晚期肾癌的治疗策略路在何方?

 

  “应该积极探索出适合中国患者的治疗之路,获得更长的PFS、更高的安全性,及更好的生活质量”

 

  目前国内已经分别上市了索拉非尼、舒尼替尼、依维莫司、阿昔替尼等四项靶向药物,预计2016年有可能第5个靶向药物培唑帕尼将在国内上市,考虑到COMPARZ研究已经证实了培唑帕尼的疗效与舒尼替尼相当,而且其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方面优于舒尼替尼,这将为国内晚期肾癌患者带来福音。这样国内用于晚期肾癌靶向治疗的药物达到五项,如何选择,既要参考循证医学证据,NCCN等国际主要肾癌指南,又要考虑中国患者靶向治疗的特点。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制定了中国肾癌诊治指南,目前已经推出2015版,与国外指南比较,更多加入了中国临床实践数据,针对舒尼替尼的血液学毒性提出了改良给药方案等,贴近中国患者,更加具有实战性。

 

  当然,对于晚期肾癌领域在国外的快速发展,国内专家不能坐等国外临床研究的结果,要紧跟国际肾癌领域的发展方向。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已经在国内开展PD-1单抗治疗晚期泌尿肿瘤的临床研究,包括肾癌,这对于了解PD-1单抗治疗中国晚期肾癌的疗效很有帮助。另外也在尝试TKI与依维莫司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开展了CM082联合依维莫司治疗晚期肾癌的临床研究,积极探索中国晚期肾癌的未来治疗之路。

 

  郭教授指出:“未来,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应该积极探索出一条亚洲之路,即完全适合亚洲患者的治疗药物和模式,使用国际上和国内研制的最新、最好的药物,让亚洲的患者获得最佳的疗效,最长的PFS,最好的生活质量。”

版面编辑:吴少妮  责任编辑:吉晓蓉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肾癌亚洲靶向治疗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