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2017年3月25日,由诺华肿瘤(中国)医学部举办的第一届POST-ENETS大会在美丽的厦门召开。作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领域的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学会(ENETS)年会每年都会吸引数千全球神经内分泌肿瘤领域专家学者参会。
本次POST-ENETS邀请到国内多位NET领域的顶级专家,就2017年ENTES会议最新进展和相关治疗指南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和解读,使参会者能够全面了解国际NET领域研究前沿进展,加深对NET个体化和规范化治疗理念的理解。
会后,《肿瘤瞭望》就本届POST-ENETS精彩内容分别对北京协和医院白春梅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依荷芭丽·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虞先濬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陈洁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宏教授进行了采访。
图片由左到右依次为:虞先濬教授、依荷芭丽•迟教授、白春梅教授、陈洁教授、赵宏教授
《肿瘤瞭望》:请您谈谈ENETS大会内科治疗进展亮点。
白春梅教授:在2017年ENETS大会内科治疗进展亮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亮点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靶向VEGFR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索凡替尼。在本次大会上,解放军307医院徐建明教授牵头的索凡替尼ⅠB/Ⅱ期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口头报告。
这项研究入组患者包括晚期胰腺(PNET)和非胰腺神经内分泌瘤(EP-NET)。从结果看,目前研究中索凡替尼治疗晚期PNET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已达到19个月左右,间接对比同类药物舒尼替尼有明显延长。
该研究结果非常鼓舞人心,但样本数较少,期待着索凡替尼的Ⅲ期试验结果。另外,该研究也是首次对EP-NET选择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小分子TKI。在这部分患者中索凡替尼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第二个亮点是生长抑素类似物(SSA)。SSA对于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瘤是比较好的治疗药物,而对于非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瘤,有研究认为SSA同样也可延长患者PFS。但是,对于SSA常规剂量耐药患者,增加用药剂量或频率是否还能提高疗效,这是大家所期待的。在今年ENETS会议上,有一些小样本研究提示,SSA加量后确实仍可以获得一定的疗效,以往的许多回顾性研究数据亦证实了加量或增加频率的有效性,期待将来能在更大样本基础上验证这一结果。
第三个亮点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依荷芭丽·迟教授在ENETS会议上带来的替吉奥联合替莫唑胺的一项小样本研究,患者包括晚期PNET和EP-NET,联合用药的效果也是可观的,但病例数只有14例,仍需较大样本量加以验证。希望国内以后有更多多中心研究能在化疗方面提供更好的结果。
《肿瘤瞭望》:请您分享一下ENETS大会的中国声音。
依荷芭丽·迟教授:2017年入选ENETS大会的中国研究共有47篇,从数量来说达到近几年的新高。在以往的ENETS大会上,中国学者的研究只是作为壁报展示,而今年最重要的突破就是有一项口头报告出现。中国研究者在世界性的ENETS会议上首次崭露头角,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从壁报的性质来看,今年ENETS大会入选的中国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多中心的研究更多,说明我们中国研究者联合起来做事的信心更强。其次是基础研究深入,尤其是上海复旦大学研究团队,这也是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贡献。第三是治疗新进展,包括索凡替尼的口头报告和SSA加量或增加频率的一些研究数据、内科化疗方面的一些回顾性分析等。
整体来看,今年ENETS大会上中国研究进步显著,说明我们中国医生对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协作更加紧密,而且在前瞻性研究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相信未来我们在神经内分泌肿瘤领域会走得更远。
《肿瘤瞭望》:作为NET领域的专家,请您谈谈开展相关研究的体会和经验。
虞先濬教授:在本次诺华举办的POST-ENETS会议上,我作为外科医生学到了很多。
对于本次ENETS大会上中国研究所取得的进展,我有几点体会:第一点,中国学者在神经内分泌肿瘤领域的研究从追随国外,逐步发展到同步前进,未来甚至可能会赶超。当然这条路很长,但终归要走下去。
ENETS大会体现出很强的专业性,国外学者对疾病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因此现在需要向他们学习。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后发优势。这次中国研究从壁报到口头报告,表面上是形式上的改变,但本质上是创新的突破。
第二点,现在我们有了自主的药物,而且我们也有能力证实药物的有效性,这就是对世界的贡献。
第三点,同道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通过前瞻性临床研究,将我们的研发和协作能力体现出来,摆脱既往认为中国患者多而有效数据不多的印象,让收治的每一个患者都实实在在能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科研作出贡献,这也是从专业走向规范的过程。
以去年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CO)发表的有关神经内分泌肿瘤分期研究为例,这是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CSNET)的共同劳动成果。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国外的指南制定者也有盲点和认识不全面的地方。通过国内多中心的合作,优质的病例积累,在这个基础上与国外知名中心联合,就可以证实我们的发现,从而改变国际分期指南!
相信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我们中国学者在神经内分泌肿瘤领域也能做出很好的成绩,最终实现超越。
《肿瘤瞭望》:请您谈一谈每年第一时间为国内同道带来ENETS热点速递的初衷和挑战。
陈洁教授:神经内分泌肿瘤(NET)是一种少见肿瘤,欧洲有一个为这个肿瘤成立的专业、独立的学会叫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协会(European Neuroendocrine Tumor Society, ENETS)。对NET这种小众肿瘤而言,每年参加ENETS年会是非常重要的,关于NET几乎所有的知识都可以从这个会议里面获得。
我从2010年开始进入这个领域,2011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学习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的时候在当时的老师Grossman教授带领下有幸参加了ENETS的第一届顾问委员会会议,当时就感觉这个协会非常专业。回国以后,从2012年开始每年都参加ENETS年会。
ENETS年会每年参会人数大概有1500人,就这样一个小众肿瘤来讲,已经是规模非常大的会议,来自内科、外科、肿瘤科、内分泌科、核医学、医学影像和护理等和这个肿瘤相关的所有专业领域专家学者都会参会。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从事NET诊疗工作的医生,从2012年开始,我在每年ENETS年会后都会写相关的会议报道,将会议里本领域最新的观点和声音传递给大家。这对我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责任。
为了能够学习最多的知识,在为期3天的会议期间,我基本是从早坐到晚,认真听每一个会议报告。早些年ENETS官网还还没有会议视频可观看,我就自己带着相机把三天会议的内容上千张PPT拍回来自己再学习一遍,并在这个基础上写会议报道,与国内不能参会的同道们分享ENETS年会的精髓。
对我而言,每年参加ENETS年会并把会议的精髓带回来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为了能做好大会内容的梳理,我会花一周左右的时间回顾整个ENETS年会的内容,将会议内容浓缩成精华,希望能将NET领域一些最新的热点信息、研究前沿以及争议观点传递给大家,希望能对国内同道有所借鉴和启发。
《肿瘤瞭望》:请您谈谈ENETS大会外科治疗进展亮点。
赵宏教授:从研究程度来看,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比较“新”的疾病,外科方面的前瞻性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比较少。因此,2017年ENETS大会上外科治疗的亮点其实并不多。
与其说亮点,不如说今年ENETS大会给外科医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引导大家去思考,后续可能再开展一些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来解答。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微创外科在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当中的作用。近年来,微创外科发展迅猛,包括腹腔镜、机器人等技术在不同肿瘤根治术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对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微创外科能否像在其他肿瘤中一样发挥优势,值得我们去探索。
要对不同部位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加以区别。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如果符合手术适应证,那么手术方式和淋巴结清扫范围与胃腺癌基本一致。虽然目前没有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微创手术对比开腹手术的临床研究,但在胃癌中还是有些证据。胃癌手术相关数据显示,腹腔镜或机器人治疗安全、可行,且疗效并不比开腹手术差。基于这样的证据,可以推荐胃神经内分泌肿瘤采用微创手术。
在欧美高发的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微创手术存在一定局限性。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往往多发,所以术中需要对全小肠进行仔细探查,这一点腹腔镜下很难实现。另外,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站式淋巴结清扫要求非常高,目前微创手术很难实现和开放手术一样的根治性清扫,这也限制了微创治疗在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外科当中的开展。
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手术方式由具体情况决定。对于较小且相对良性的肿瘤,可以采用剜除的方法。对于较大的进展期肿瘤,近端更多采取胰十二指肠切除,远端主要采用胰体尾加脾切除或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目前这几种术式在微创外科处理下,都可以看到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等优势。因此对于部分合适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可以采用微创治疗处理。
对于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因其手术方式和清扫范围与腺癌一致,所以微创治疗应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和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