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届St.Gallen国际乳腺癌大会(SGBCC 2025)于当地时间2025年3月12~15日在音乐之都维也纳举行。此次盛会上,“Voice of China”专场搭建了中外交流的舞台,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也带来多项壁报,带领着中国创新理念、创新研究和创新药物走向世界。《肿瘤瞭望》于会议现场采访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耿翠芝教授,分享重点壁报内容,畅谈中国创新对世界乳腺癌诊疗发展的影响。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第19届St.Gallen国际乳腺癌大会(SGBCC 2025)于当地时间2025年3月12~15日在音乐之都维也纳举行。此次盛会上,“Voice of China”专场搭建了中外交流的舞台,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也带来多项壁报,带领着中国创新理念、创新研究和创新药物走向世界。《肿瘤瞭望》于会议现场采访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耿翠芝教授,分享重点壁报内容,畅谈中国创新对世界乳腺癌诊疗发展的影响。
01
肿瘤瞭望:贵院于此次SGBCC大会上发布了多项壁报,请您分享一下其中哪些进展非常值得关注。此次公布壁报将对国际乳腺癌诊疗发展发挥怎样的作用?
耿翠芝教授:本次SGBCC大会,我们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贡献了几篇的壁报,与国际学者展开交流。此次我们分享的内容在基础研究方面有三阴乳腺癌铂类耐药机制探索;在临床研究方面,则有此次SGBCC比较关心的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腋窝治疗问题、患者何种情况下容易出现骨转移等。这些我们在临床中关注并深入探索的问题有幸被SGBCC选为预报交流,是国际同行对我们乳腺中心的认可。对于我们乳腺中心而言,大家正逐步走向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相结合的这道路。作为中国的地方团队,我们一直在向国家队学习,我们也希望将工作开展的再好一些,能够赶上国家队,与大家一起能走出国门,把自己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的实力展现在全球同行面前。
02
肿瘤瞭望:SGBCC共识对中国临床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您认为在国际共识的制定中,应如何平衡“区域数据的特殊性”和“全球经验的普适性”?比如在投票过程中如何将中国创新数据推向全球、又将如何使得SGBCC共识更加适合指导中国临床实践?
耿翠芝教授: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要深入研究数据的分层分析和解读。在制定共识的时候,最终制定共识的专家可以将证据分为具有全球普适性的核心标准和具有人种或者区域特色的区域优化建设。
另一方面,研究设计要国际化。近年来,如正大天晴等很多代表中国的民族企业正在不断的深化的医企合作,积极地开展创新药物研发,推动临床规范诊治和规范的更新。因此,建议他们和研究者一起,将临床科研的工作做在前面,把创新药纳入国际多中心研究当中,或者以自身的创新药物为主开展国际研究。如今,正大天晴等国内药企,都希望我国的创新药能走出去,正如在“Voice of China”专场当中,我国很多新药已产生了国际影响,并且与国际大厂的药相比毫不逊色。因此,我认为,我们国内的企业更应该要在规范化、前沿性方面做得更好,进而走向世界。
03
肿瘤瞭望:SGBCC首次设置了“Voice of China”专场,在您看来,此次“Voice of China”专场对推动中外乳腺癌学术对话有何意义?未来可以如何深化中外合作?
耿翠芝教授:我们中国的“Voice of China”专场非常好地展示了中国的实力。众所周知,我们参加SGBCC会议已有十余年了,在此期间,我们很少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后来,随着江泽飞教授、邵志敏教授、徐兵河院士、殷咏梅教授陆续进入SGBCC主席专家团,中国的实力与影响力也越来越强。此次“Voice of China”专场更是全面展现了中国的研究实力和临床药物实用性,显示了国产创新药物对乳腺癌诊疗的良好效果,显示了中国人牵头主导的临床研究、分子分型以及创新药物的全貌,为全球乳腺癌专家带来了不小的震撼。许多国际乳腺癌专家都来参加了“Voice of China”专场,并纷纷为之点赞。
04
肿瘤瞭望:近年来,已有诸多中国创新药物成功出海的案例。在您看来,未来中国创新药物应如何加速出海,并改写国际乳腺癌诊疗格局?
耿翠芝教授:中国创新药的出海非常重要,但出海的基础是一定要在临床治疗当中显示出非常强的疗效和非常好的安全性。我认为,现在许多国内的药企都具有了这样的实力。比如以正大天晴为代表的中国民族企业,正在从仿制走向了创新,并在乳腺癌领域建立了良好的产品布局,为未来走向世界做好了计划。正大天晴已经上市的、正在向乳腺癌进军的贝莫苏拜单抗,在徐兵河院士的领导下,已经在三阴乳腺癌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果;后续正在筹备上市的创新药物还有CDK2/4/6抑制剂、HER2 ADC、HER2双抗、PAM通路抑制剂等等,将不断开拓并完善乳腺癌治疗布局。我想,我们国内药企正在不断努力为未来的出海奠定基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的创新药物一定会走向世界!
耿翠芝教授
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研究管理学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委员
河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