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琼海博鳌肿瘤创新研究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的“2022年乳腺癌规范诊疗与质量控制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日前,由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琼海博鳌肿瘤创新研究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的“2022年乳腺癌规范诊疗与质量控制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请他就会上发布的《中国乳腺癌规范诊疗与质量控制年鉴(2022版)》及乳腺癌患者用药治疗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肿瘤瞭望:《中国乳腺癌规范诊疗与质量控制年鉴(2022版)》在本次大会上进行了发布,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年鉴的编写背景及该年鉴发布有何重要意义?
马飞教授:自2018年国家决定以乳腺癌为试点,开展肿瘤规范化诊疗的质控工作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应如何更好的推进肿瘤的规范化诊疗工作。在既往的几年中,我们一直在乳腺癌领域进行尝试并推进质控相关工作,虽然过程很艰辛,但也看到了取得的一些进步。从去年开始,专家组一致认为应该记录下肿瘤规范化诊疗质控工作中的努力过程和点滴的进步。哪怕每年只有一点进展,但经过我们长年累月、坚持不懈的推动,希望十年以后,我们能够从乳腺癌试点中看到肿瘤规范化诊疗的长足进步,实现“2030健康中国”战略规划目标,把癌症5年生存率再提高15%。
《中国乳腺癌规范诊疗与质量控制年鉴(2022版)》在内容上囊括了乳腺肿瘤的流行病学、疾病特征、患者的生存、治疗现状和结局,记载了专家组成员的不懈努力,记录着疾控工作的每一步轨迹。《中国乳腺癌规范诊疗与质量控制年鉴(2022版)》对于我们来说既是记载,也是督促,更是对过往的基奠和纪念,也是对未来的深切希望。
肿瘤瞭望:肿瘤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药物性肺损伤是药物引起的间质性肺病(drug-induc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DILD)。请您根据您的自身诊疗经验为我们介绍一下,应如何提高肿瘤医生对DILD的认知与诊疗水平,进而推动对肿瘤患者的全方位管理?
马飞教授:近年来,随着肿瘤诊疗技术的进步,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也越来越好。肿瘤患者伴随的心血管等非肿瘤相关疾病,以及肿瘤患者生育功能保护等健康相关问题也日渐突出。呼吸系统疾病中,间质性肺病备受关注。化疗药物博莱霉素等,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PD-1/PD-L1单抗等抗肿瘤药物均可带来肺毒性,甚至有发生间质性肺病的风险。
在既往开展的临床研究中,曾出现过间质性肺病导致的死亡,更加引起了医生对间质性肺病的关注度,同时我们也更加重视肺毒性对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新药研发在延长患者生存的同时,也要求我们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关注。因此,我们的临床诊疗理念正在从既往的“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进行转变。转变过程中不但需要我们关注患者本身,也要更加关注癌症和癌症以外的健康风险,因此,肿瘤呼吸病学、肿瘤心脏病学等交叉学科逐渐也在不断衍生着。
马飞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治疗中心主任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委会秘书长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委会副主委
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规范委员会秘书长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入库专家
中国药师协会肿瘤专科药师分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分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秘书长
全国女性卵巢保护与抗衰促进工程专委会副主委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分会总干事长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副理事长
北京市肿瘤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肿瘤化疗质控专委会主委等职
Cancer Innovation主编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称号。